烏溪流域沖積平原

由烏溪直接或間接形成的相關地形有臺中盆地、烏溪沖積扇、太平合成沖積扇、貓羅溪河谷平原及大肚溪口濕地等。分述如下:

一、臺中盆地:

臺中盆地北起大甲溪平原,南至濁水溪北岸,南北長達四十公里。西界大肚山、八卦山坡地,東臨豐原、霧峰、南投山地,其東西寬度在豐原附近為九點五公里,臺中市附近為四十公里,至名間地峽僅有八百公尺,盆地做南北長方形狀。

臺中盆地形成原因錯綜複雜,除整個臺灣島因南澳造山運動及蓬萊造山運動等地殼隆起等原因外,大甲溪的各種營力作用形成古沖積扇〔豐原沖積扇〕,後來大甲溪改道,從前大甲溪南下流經盆地所形成的古沖積扇〔現在的旱溪可能就是大甲溪的舊河道或是分流的遺跡〕。

古沖積扇分佈於盆地的北部,扇頂在豐原市東北方朴子口附近,向西南方向展開扇面狀,南方扇端至臺中市附近,達大肚臺地東麓。由於臺中盆地、烏溪流域一帶並無顯著隆起,大甲溪改道以後,旱溪等原為大甲溪水系即變成了烏溪及大肚溪水系,開始經年累月加入了各種河川的侵蝕、搬運、堆積等營力作用,於是形成了臺中盆地。

二、烏溪沖積扇:

在臺中盆地南部,扇頂在烏溪橋附近,扇端左翼大約從霧峰到喀哩一線;右翼即從內轆經林子頭、草屯、新庄、頂茄荖一線,西至大肚溪水隙部,呈左右不對稱之沖積扇面,扇面位被分割,溪道自由曲流,做網目狀水系。烏溪昔從茄荖孤丘與大虎山間直注盆地,後因河川侵蝕旺盛,發生河川襲奪,於是改由茄荖山北麓今日河道入盆地。

三、太平合成沖積扇:

位於臺中盆地中部,北起自軍功寮、大坑一帶,南至霧峰、北溝附近,西至大肚溪水隙,係由發源於豐原山地之大坑、廓仔溪及霧峰山地之頭汴坑、草湖、北溝、暗坑諸溪之複合沖積扇,其南北長度在東緣山麓線約達十八公里;東西寬度約十公里,略成矩形。

四、貓羅溪河谷平原:

在臺中盆地最南位置,南至名間風隙部起,北至快官北方附近,介於南投山地與八卦臺地間狹長河谷平原,其最寬部份約二公里,南北長達十一公里。貓羅溪匯源自南投縣之樟平溪、平林溪,順沿八卦臺地山麓北流入烏溪,沿岸多曲流河階地形,左側臺地下多狹長河階地形。

五、大肚溪口濕地:

大肚溪〔烏溪〕出海口北岸為台中縣龍井鄉麗水村,南岸為彰化縣伸港鄉大片河川地。由於河流的侵蝕、搬運與堆積等各項營力作用,加上此處地殼隆起並不明顯,出海口坡度平緩,面積達三千公頃,擁有寬達四公里左右的潮間帶和豐富的河口生態環境,為台灣地區沿海重要溼地之一。由外而內包括了海域、潮間帶、河流、沙洲、新生地、耕作地、魚塭等。其地質屬於彰化沖積平原之延伸,由內陸河川及溝渠所攜帶的泥砂堆積形成,再由風浪與潮汐經年影響所造成。大都屬於河川公有地或已登錄及未登錄之國有地。


參考圖片:[圖1][圖2][圖3][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