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溪的治理原則與防洪措施

  根據經濟部水利處等相關單位規劃,烏溪水系上游坡陡流急,河道可蓄洪水量有限,下游地區已高度開發,防洪體系已具規模,因受地形限制,蓄洪、分洪兩種方法均不適用,在治理上仍以束洪、導洪為主要手段。在全水系中,支流大里溪水系流經大台中精華地區,為做有效整治,擬採山洪與平地排水分治為原則,即除導引山洪流入大里溪幹流再直達烏溪,減輕各支流洪水負荷外,並整治平地區域河川之分岐亂流,以利平地排水,避免洪水氾濫。依據上述原則,其中位於台中縣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如下:

主流烏溪

河口至烏溪橋

烏溪自霧峰鄉烏溪橋舊正村進入台中盆地後,失去山谷約束河道分歧成辮狀流,與右岸支流大里溪、左岸支流貓羅溪縱橫交錯,無明顯界限。本河段自日據時代起即陸續興建堤防,目前兩岸均已有完整之防洪體系,在治理措施上,除右岸與大里溪匯流處上、下游尚待興建防洪工程,及和美堤防應予完整興築外,再將現有堤防加高加強,即可發揮應有防洪功能。

烏溪橋至乾峰橋

本河段雖位於山谷,但河谷寬廣,兩岸地勢平坦且已開發種植農作物,因此在治理上,除劃定水道治理計畫線以確定洪水流路外,凡農作物集中處、行水區流路逼近山邊而有遭沖蝕之虞河段,及重要產業道路處,均擬施設堤防或護岸。

幹流大里溪

〔一〕大里溪出口至草湖溪匯流點

本河段地勢較緩,承受各支流〔大坑溪、廓子溪、旱溪、頭汴坑溪、草湖溪、乾溪〕洪水外,出口處更承受台中市都市排水,亦受烏溪洪水位頂托,故洪水無法暢洩。在治理措施上,除依計畫水道設置堤防外,並應配合辦理河道疏浚,以利洩洪。

〔二〕草湖溪匯流點至頭汴坑溪匯流點

本河段兩岸多已建堤,但下游段現有河道寬度略嫌不足,故計畫於左岸新建頂崙堤防與現有堤防銜接,伸入河道內之原有堤防則予拆除。

〔三〕頭汴坑溪匯流點至旱溪改道處

旱溪擬自東門橋下游改道至大里溪幹流,故本河段洪水量將增加。在治理措施上,擬依水道治理計畫線於兩岸未建堤處建堤,並配合疏浚計畫,以防洪水為患。現有堤防部分堤段高度不足,亦應予加高加強。

〔四〕旱溪改道處至大坑溪改道合流處

本河段現有河寬大多不足,河道坡度較陡,流路曲折不穩,威脅附近居民安全;上游大坑溪改道後又須承受山洪,洪水量增加,更易氾濫,須依計畫拓寬水道,以暢洩水流。

支流大坑溪及廓子溪

大坑溪及廓子溪出山麓進入台中盆地後,成平行河道,多屬網狀分岐辮狀流路,兩岸大多未建堤防,流路不甚穩定。在河川治理上,若兩溪分別治理,既多佔用工程用地,治理經費亦鉅,日後維護也較困難;故擬於兩溪靠近山麓距離最短處,開闢一條新河道長約一千六百公尺,將大坑溪匯入廓子溪。除改道工程外,大坑溪改道段左岸多為階段式竹林,擬設置護岸以防河岸沖蝕崩塌;右岸則興建堤防,以保護新光里免受災害。廓子溪左岸擬建廓子坑堤防,右岸現有廓子堤防則予加強,以保護坪林地區居民及農作物之安全。

支流旱溪

本溪中下游環繞台中市東南區,河幅寬狹不一,流路變遷不定,對台中市發展影響頗大。計畫於東門橋下游現有東門堤防附近開闢一條新河道長約九百公尺,將旱溪中上游洪水導入大里溪幹流;實施後,除可消除區域內洪災及節省治理經費外,尚能促進台中市東南近郊約一千二百公頃土地發展及市區繁榮。旱溪上游舊社橋附近,亦配合台中市都市計畫予以截彎取直長約五百公尺,以利排洪。除上述改道及截彎取直工程外,兩岸未建堤處將視需要依水道治理計畫線設置堤防,以固定流路並保護居民及農作物安全;現有堤防高度不足段,將予加高加強。在改道計畫付諸實施前,旱溪下游段將暫以河川區域線予以管制。

支流頭汴坑溪

本溪兩岸現有防洪設施尚稱完善,但到太平市光興隆大橋間仍未建堤段,擬於左岸興建護岸防止沖刷,右岸則延長東平堤防互為銜接。

支流草湖溪

本溪上游兩岸均已建堤,惟部分堤高不足,應予加高加強。草湖橋下游至大里溪幹流匯合處,流路分岐,尚無防洪設施,擬設置堤防以約束水流,再配合疏浚河道以暢洩洪水,並維持流域內排水正常功能。

支流筏子溪

筏子溪出口至劉厝排水匯流點本河段受烏溪洪水位頂托,洪水時兩岸有氾濫之虞,且部分河段位於烏日都市計畫區內,人口較密集,故擬於兩岸建堤予以保護。


參考圖片:[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