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溪水系整治問題

  大里溪水系位於台中盆地東南部,為烏溪中游主要支流之一,大里溪上游稱大坑溪,由台中巿東北方山區向西南流,沿太平市西界至太平橋上游處,與東側流經太平市區之廓子溪匯流後繼續向西南流,沿途納入頭汴坑溪、草湖溪後轉西偏北向,於烏日附近匯入由豐原南流之另一主要支流旱溪,隨即與台中盆地西北部筏子溪水系一併匯入烏溪主流。 大里溪水系集水區範圍東迄盆地東側山區,西與盆地西北部之筏子溪流域為鄰,北至豐原山區,南以烏溪主流為界,大里溪水系集水區以大甲溪、烏溪主流及筏子溪等流域相鄰,全部集水面積約四百平方公里,平地面積佔一半以上。 大里溪水系為台中巿東南區以及近郊豐原、潭子、太平、霧峰、大里等鄉鎮之灌溉用水水源及排水系統。由於上游各支流發源山區,源短流急,垂直匯入主流後,坡度驟轉平緩,自然河道蜿蜒曲折,部份河槽寬度位置不定,且洪水時受烏溪出口處高水位迴水影響,每逢颱風暴雨,常因滯水使沿岸地勢低窪地區遭受洪害。 由於大里溪流域人口激增,已達百萬餘人,沿岸土地已高度利用,但因容易受水患危害,亟待整治,而省水利局早於民國五十八年即著手規劃調查,於民國六十六年提出大里溪水系防洪計劃,而該防洪計劃之實施,原擬以出售河川新生地抵付工程費,唯新生地未能撥歸地方處理,而窒礙難行,延宕甚久。 直至民國七十八年中部地區發生七二七水災,大里溪沿岸因受豪雨洪水侵襲,滿目瘡痍,當時的李總統登輝先生在實地勘查了解災情後,指示行政院立即著手辦理大里溪水系整治計劃,省府原擬分十年實施,後在民意的要求之下,縮短工期至八年,治理範圍包括:大里溪及其支流旱溪、大坑溪、蔀子坑溪、頭汴坑溪、草湖溪等五條河川,治理河道總長五十三公里。 而綜觀大里溪整治計劃的治理原則,係配合都市發展,土地利用及現有防洪設施,兩岸興建堤防,並整理河道,以暢洩洪水,防禦泛濫,另支流旱溪、大坑溪則將改為區域排水系統,大幅縮小河寬,俾利地方建設發展。 曲此可見,大里溪整治計劃應以防洪為主要考量,而後為充份運用土地資源,及改善大台中地區交通系統,才又將堤防道路及外環道路橋樑一併納入配合施工,以提高整治工程的附加效益。 唯大里溪整治計劃並未將河道污染問題、河川景觀、及遊憩休閒等因素畢其功於一役一併納入整治範圍內,誠令人可惜。 因為大里溪整治計劃原先規劃時除河川公地及未登錄地外,計需征收私有地一九六點九公頃,其中堤防工程用地一一七點一六公頃,河道內私有地七九點七四公頃,而整治後,可獲得浮覆地二八七公頃,若標售後,其土地價款龐大,對於充實公庫相當有助益,有關單位在此種唯利是圖的心態下,未能將售地價款轉而投資其他工程項目,擴大整治工程的功能及效益,為此被征收土地做為河道的地主,不堪被以公告現值的低價征收土地,淪為一夕破產,而以往已數十年流失土地做為河道的地主,在河川整治改道或截彎取直後,可收復失土,一夜致富,衍生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不公平現象,而政府亦可因坐享河川浮覆地的暴利,為此地主們憤而籌組多個業主權益爭取委員會或自救會的組織,動輒發動群眾圍堵整治工程進行的行動,另一方面則四處陳情抗爭,希望能以巿地重劃或區段征收的方式,以減少被征收土地業主的損失,導致整治工程多次陷於停擺,或做做停停,整治進度嚴重落後。 省府為加速進行整治工程,避免洪患再起,危及大台中地區百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正視來自地主們的抗爭壓力,在兩全不能齊美下,省府遂想出了權宜之計,採用「一河兩制」的變通辦法,即願意領取補償費者,在領取補償費後完成征收土地手續,而欲爭取納入區段征收計劃者,可暫緩領取補償費,但需切結先行提供土地使用,俾利整治工程進行,而待區段征收計劃俟上級政府核定後再辦理區段征收,目前台中縣大里、太平、霧峰、烏日四鄉市的擴大都市計畫都在審議或公告之中,但何時才可付諸實施進行區段征收的整體開發計劃,甚至分配土地給地主,則猶是未知數。 大里溪水系目前主流的部分,已從下游的烏日鄉起,經大里市、整治到太平與台中市的交界處,至於旱溪、草湖溪、及頭汴坑溪則尚待整治,我們可以從已整治完成的河段,窺見筆直的河岸,兩側不再溢堤氾濫成災,但尚未整治的河岸則仍呈現雜草叢生、竹林密佈的情景,我們特別整理回顧在尚未整治前各河段的髒亂情景,讓民眾對照整治前與整治後不同的畫面,而依據中華顧問工程司對大里溪先期規劃所做的環境影響評估,各河域兩岸及行水區之土地使用與景觀分別如下 :

旱溪:於精武大橋以北之流域經過台中縣太平市,其中舊社橋以北兩岸多為水稻及竹林,舊社橋以南漸臨都市區,兩岸出現工廠群、畜牛場及社區,行水區內多為沙地、草生地,溪水呈土黃色。精武大橋以南,河川緊臨都巿邊緣,兩岸工廠林立,行水區內土地使用包括多處駕駛訓班、魚池、菜圃、竹林等。剩餘空地雜草叢生,垃圾沿岸邊堆積,旱季時,乾枯的河床上流著小量烏黑的河水,裸露的礫石上散佈著各種垃圾,景觀十分骯髒,使人有避之唯恐不及之印象。

大坑溪:大坑溪治理範圍上游起自大坑溪逢甲橋甫出山區之河段,下游至廓子溪匯流處。本溪長期山洪漫流,行水面積甚廣,寬達一百五十公尺。上段除了逢甲橋周圍有醫專、社區等聚落外,其餘河段兩側多為竹林或草地,沿岸兩側多為工業使用,其排放廢水,嚴重污染大坑溪之水質。行水區範圍多草地或竹林,水質已較上段污濁,景觀也因工廠、廢棄物之影響而零亂。

廓子溪:本流域之治理範圍上游起自廓子坑口,下游至與大坑溪匯合處。廓子坑橋以北之流域多經過雜林、竹林、果園等山區,河道狹小,水流湍急,但水質清澈,與周圍青山結合,景觀怡人,頗具遊憩潛能。流域過廓子坑橋後,河道坡度漸緩,漫流面積加大,河道寬度增至七十五公尺,且因多處蜿蜒曲折,許多轉彎處形成面積廣大的平坦草地。目前河岸兩側社區、工廠林立,但因位處中上游,水質污染尚未達烏臭之程度,加以河岸旁之草地為緩衝,景觀尚佳。河域過坪林橋後,兩岸之建築物多緊臨河道築設,甚多侵佔河川用地,行水區成為附近居民傾倒垃圾廢棄物之場所,加以鄰近的污水湧入河中,造成河水烏黑,臭味四溢,景觀甚為惡劣。

大里溪幹流:治理河段自大坑溪、廓子溪匯處至流入烏溪止,行經鄉鎮社區有雅木耳、公館崎、日新、好來屯、大突寮、番仔寮、頂厝、頂崙、下崙、夏田、東園村等,太平橋與內新橋之間河段,接近道路橋樑之河岸兩側多為工業區集中使用,餘者為稻田、旱田或甘蔗園。行水區範圍大部份時間呈乾枯狀態,多被附近居民作為工作場所、菜圃甚或搭設違建居住。河床內之植生也因長期缺水,野草枯黃,僅沿流水兩側留有綠意。整體而言,此河段之景觀相當髒亂。頭汴坑溪於內新橋大里橋之間河段的大元里處匯入大里溪,河面因水流增加,河道寬幅逐漸增大至約二百三十公尺。沿岸兩側多為旱田或水稻田,至大里橋兩岸,則出現大面積工廠區,景觀亦由郊區田野進入都市工業區。行水區內到處可見垃圾堆積,部份乾枯河床被使用為旱田或菜圃。流水色黑味臭,其上懸浮著名種垃圾,景觀甚為惡劣。

頭汴坑溪:該流域之整治範圍上游自丘陵山區之頭汴街仔內城橋起至太突寮附近匯入大里溪幹流。於一江橋以上之河域兩岸多為果園,水質清澈,青山綠水,景色甚為怡人,唯一江橋與光興隆大橋之間河段右岸,設有太平工業區,使原具遊憩價值之景觀,頓時失去吸引力,所幸兩岸尚有寬幅之草地、竹林作為緩衝,使景觀不致因工業區而遭受極嚴重之破壞。頭汴坑溪之下段流域兩側,除了有稻田、旱田、甘蔗園及果園之外,景觀仍具親和性,但水質則因受工業區、社區之污染不若上游清澈,乃美中不足之處。

  綜合以上大里溪河系之景觀現況分析得知,該河系各河域除了甫出山區,未經污染之上游,尚能保持水域怡人且親和性的景觀外,都市邊緣的河段則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惡臭地區,將來河川整治,兩岸河堤高築,其中優點是遮擋了目前沿河不良的視覺景觀,附近居民也失去隨地傾倒垃圾的便利,可能使行水區內之垃圾量減少,而缺點則是加高的堤防阻礙通風系統,使其失去調節氣候之功能。

 但河域欲挽回昔日的風光,開發為遊憩區,其根本之道須先水污染整治,改善水質,吸引已遠離的水鳥及絕跡的水中生物,嚴厲禁止非法使用河川地,如此方能逐步綠化河岸空間,恢復自然景觀,近而開闢為市民之遊憩空間。

 我們排除抽水化驗數據式的研究報告,從魚類生態上可窺略得知大里溪河水遭污染的程度,包括:

 大里溪水系目前優勢種,在各支流上游為台灣特有之粗首蠟及屬本土種之禍吻蝦虎,大里溪幹流為則外來之吉利慈鯛,莫三鼻囗孵及雜交種吳郭魚。

 大里溪及各支流中下游由於受都市污水,工業廢水及農田排水污染結果,在烏溪匯流處原盛產之白鰻、驢鰻、塘蝨魚 (土殺) 、鯽、鯉魚、泥鰍、粗首蠟、脂鮠等,在當時的調查中並未發現,已為耐污染之外來慈鯛科各種吳郭魚所取代。另在大里溪幹流下游溪南橋處調查中,不時可見各種吳郭魚、泥鯽、鯉魚等屍體漂流而下,更顯示河川水質污染的嚴重性。

 除上游各支流之粗首蠟、鯽魚等具食用價值外,大里溪幹流之各種吳郭魚則因水質污染已不具經濟價值。此外在大里溪幹流及其附近尚有外來種之美洲螫蝦,對農作物及河岸河床具破壞性。

 至於河川景觀及遊憩運用方面,我們知道近年來都市急速發展,巿中心人口密度已趨於飽和階段,在都市用地需求不斷增加的情形下,只好突破河川的自然限制,以助益都市的延伸,目前大里溪整治計劃所採用的措施,即是將緊臨台中巿的大坑溪、旱溪改道,將河川改道納入頭汴坑溪及大里溪主流,原有的大坑溪、旱溪則改列為廢河道,納入區域排水系統中,原有的河寬則大幅縮小,如此一來兩溪沿岸將產生大片的浮覆地可做為都市發展的用地。

 另大里溪在整治工程完成後,將可因河道截彎取直,而獲得河川浮覆地二八七公頃,沿河川呈現帶狀空間,提高兩岸土地利用價值,未來可做一妥善規劃,以因應未來都市發展所需。

 目前大里溪整治計劃主要的範圍,台中縣大里、烏日、霧峰、太平等鄉鎮及台中市都已呈現人口密集居住的地區,由於公園、休閒綠地極度匱乏,使得生活空間備感擁擠,生活品質難以提昇,在都市計劃跟不上時代發展腳步的趨勢下,公園綠地的規劃已難以滿足民眾所需,民眾渴望能多闢建公園、運動場、綠帶休閒區的期盼相當殷切,而在現有巿中心內已難以再多挪出部分土地闢建公園的情形下,大里溪的浮覆地遂成為未來希望之所繫。

 以往大里溪整治計劃,將其主要功能限定在防洪上,因此有關規劃以整理河道、興建堤防、暢洩洪水、防禦泛濫為主,在鄰近土地利用價值高的考量因素下,未做大規模的河川綠帶區規劃,已有所偏失,如今大里溪沿岸台中縣市將以擴大都市計劃的方式,將約二千公頃的面積實施區段征收,使得未來可利用規劃的土地大為擴增,有關單位在做都市計劃細部規劃時,應比照韓國漢江整治的模式,在兩岸多興建帶狀或大面積的河濱公園,或運動休閒場地,而不是目前省水利局計劃利用高灘地栽植低莖植物的小格局方式,我們建議在未來實施擴大部市計劃時,除了必須的道路、學校、停車場等公共設施用地外,應儘可能多規劃一些親水性的遊憩場所及休閒綠帶,有關單位切不可心存將剩餘土地標售充實公庫的圖利心態,更不可短視多規劃住宅區,再塑造一幢幢的都市叢林。

 大里溪以往因自然景觀資源不再,而被一般民眾視為大的臭排水溝,是各種污染源的匯集地,忘卻了河川可滋潤都市空間的功能,而參酌國外的許多例子,有些河川已從以往支援工業為主的功能,改為遊憩性水岸設施之用,具可親近的觀光娛樂功能,大大的改善了環境的品質,本省宜蘭冬山河整治亦是一個成功的範例,值得學習。

 河川地的水份及通風可調節周圍環境的氣候,改善都市因鋼筋水泥所產生之懊熱,行水區內的沙洲也是吸引野生動物及水鳥的重要地區,而水域在景觀評估的各項因素中,一向評價極高,往往成為遊憩的勝地,大里溪整治後,以往沿岸髒亂的情形將可獲得改善,清晨或黃昏時刻在河邊運動、散步、幽會,引人愜意,有關單位應好好珍惜此一好不容易拾回的自然景觀,做一妥善規劃。

 而目前大里市大里溪河濱公園,已有部分設施完成,並開放供民眾運動休閒,未來將成為一處綠色走廊,提供市民更完善的休閒設施。

 大里市公所是著眼於大里溪整治後,在兩岸形成廣闊的高灘地,其中立仁橋至大里橋左岸約四點三五公頃土地,市公所認為可闢建為多功能的休閒綠地,經爭取內政部營建署納入擴大內需創造城鄉新風貌中,並補助四千萬元開發成河濱公園,而為讓大里溪有更完整的景觀風貌,並計畫延伸至大衛橋、頭汴坑溪沿線近十六點五公頃的高灘地上。

 市公所表示,目前河濱公園內的簡易籃球場及部分綠美化設施已完成,並開放供民眾前往休閒,每到晨昏都有許多人前往運動。為讓河濱公園有更完整的人文風貌,目前還計畫增設自行車專用道。

 市公所指出,該自行車專用道將朝向多功能遊憩空間設計,因為大里溪沿岸過去為平埔族人的散居地,清朝雍正年間漢人沿溪設置木樁繫船筏進墾,可說是人文歷史的保存通道,可在自行車道的沿線設置看板解說珍貴的歷史遺址。此外,大里溪沿岸有綠繡眼、自頭翁、小野鴨、家燕科等二十餘種鳥類資源,民眾可透過自行車道的建立,進行賞鳥活動,寓教於樂。另在災難發生,造成聯外道路橋樑中斷時,也可利用自行車專用道做為緊急輸送管線,發揮河川走廊的功能。

 市公所表示,該自行車專用道將以環狀設計,全長有八點三公里,沿途將設置三個旅程中繼站,配合活動式自然資源解說牌,形成一處完整的自行車健身、遊憩、賞鳥的動線。

 市公所並表示,目前大里溪畔高灘地,已有許多團體在該處活動,例如動力飛行傘、模型飛機、模型汽車、槌球運動及青年高中的曲棍球隊,由於此一綠色隧道,沿途景色優美,未來將是最佳的自行車旅遊景點,並也將帶動附近商圈的繁榮。

 

參考圖片:

[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