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市的河川

  太平市境內的河川主要有旱溪、大里溪、廓子溪、頭汴坑溪、北坑溪、東汴坑溪以及草湖溪等河川,河川密度之高,可說是全台中縣之冠,而這些河川最後都匯流入大里溪。

其中旱溪是太平巿與台中市的交界河流,也是太平市民進出台中市的重要關囗。而廓子溪則位於太平巿的北界,在東平橋附近匯流入大里溪中。位於太平巿南部的草湖溪,它的源頭可推至與霧峰鄉交界附近,海拔四百九十三公尺高的原始森林,是太平市不屬於頭汴坑溪流域的另一條河川。

頭汴坑溪包含有三條主要的支流,其一為源自海拔一千零五十四公尺高之大橫屏山北峰,經茅埔地區流出之北坑支流,其二為源自海拔一千零四十五公尺高之大橫屏山北峰,經鹿渡坑流出之南坑支流,其三為源自太平市境內最高點,海拔一千二百零六公尺高的大橫屏山主峰,沿南國巷而出的東汴坑溪。北坑溪其上游有二支流,一條源自新社茄苳溪,另一條則源自海拔六百三十三公尺高的石苓湖原始林,匯流後的北坑溪最後仍流入頭汴坑溪。由於頭汴坑溪多發源於大橫屏山脈,流經陡峭地形和鬆軟表土,所以切割沖刷出許多蜿蜒的河道,農業開發比較少,是許多民眾休閒渡假的最佳去處。

太平市的河川生態資源

  太平市各河系的生物資源豐富,在太平市公所出版的河川生態專輯之中,曾利用一年的時間加以詳加調查,一共記錄有七百六十二種生物,包含有七十一種的台灣特有生物,以及二十七的保育類動物,顯示太平市的河川生物資源相當豐富,並且有許多台灣低海拔地區珍貴的野生動物。

太平市各主要河川各具生態特色,其中北坑溪、茅埔坑溪、東坑溪共同匯流至頭汴坑溪,因此,在五條河川中,頭汴坑溪的流量算是最大的。由於頭汴坑溪流域地勢較平坦,河川堆積作用明顯,在河中的淺流石塊中,就成為蜉蝣、石蠶、蜻艇等水棲昆蟲與米蝦最佳的棲身場所。在頭汴坑溪擁有各類型的水流環境下,魚類資源特別豐富,鯽魚、粗首蠟、吳郭魚等都是常見的魚種,由於魚產資源豐富,所以成為溪釣的熱門地點,每到星期假日,經常可以在頭汴坑溪河岸看到成群的釣友,享受垂釣的樂趣。

北坑溪流域農作較多,受農藥與肥料的污染較大,部分地區可見優養化現象的藻華。而在北坑溪附近則有幾條小支流,這些小支流夜間也吸引不少蛙類駐足鳴叫。果樹多的北坑溪也引起台灣獼猴與白鼻心的青睞,但因經常成群結隊偷吃果實,農民們對於這種保育類的野生動物深表頭痛。北坑溪流域也常發現虎皮蛙,這種保育類的青蛙由於體型較大,也經常成為老饕桌上的美食,目前野外的族群已相當稀少。

茅埔坑溪由於部分地區交通相當不便,民眾不易到達,受到人為的干擾較少,可說是太平巿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河段。尤其植被環境保持完整,為野生動物保留了一塊淨土,包括領角鴞、黃嘴角鴞、台灣紫嘯鶇、鉛色水鶇、棕簑貓、台灣山羌、妖豔古丁蟲、巴氏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褐樹蛙、紅竹蛇、龜殼花、雨傘節等保育類的野生動物都常在該處活動。此外,河中的沼蝦、澤蟹以及下游少見的台灣鏟頷魚、台灣馬囗魚、台灣間爬岩鰍等的數量也不少,由於茅埔坑溪生物資源豐富,如果善加規畫,將成為一處絕佳的自然生態保護區。

鹿肚坑溪和石灰水坑溪是頭汴坑溪流域上游的小支流,其附近又分支出數條小溪,溪流兩岸植物茂密,一般人鮮少到達,蘊育保育類昆蟲的無霸勾蜓,較寬闊的河岸兩旁,則有成群的木賊生長,景觀特殊。

東坑溪畔旁有陡峭的山壁,山壁上則佈滿台灣蘆竹,十分壯觀,由於溪流地勢坡度較大,急流綿延不絕,造就了許多喜歡急流環境的生物生存的空間。由於東坑溪上游林相較完整,人為的干擾較少,在樹林間常可發現台灣獼猴、赤腹松鼠等穿梭其中,包括眼鏡蛇、錦蛇、過山刀、南蛇等多種蛇類也經常出現於附近,踏青郊遊時必需十分注意。

位於太平巿南部的草湖溪,並不屬於頭汴坑溪流域,其生態景觀也與其他河川有所不同。上游地區人煙罕至,保育類爬蟲動物的柴棺龜也曾在此被發現,草湖溪中、下游地區農業耕作頻繁,優養化的藻華不時可見,至於下游河道寬闊,抬頭有時可看到大冠鸞在空中盤旋的英姿。

 

參考圖片:[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