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火力發電廠環境空氣品平行監測

94年度期末報告摘要

 

 


 

 

 

台電測站

1.      2005年資料使用率上,除鹿港站5月遭受雷擊導致儀器故障缺少部份資料,鹿港、東大站因聯宙公司與利得公司儀器移交,資料有所缺失;以NOX分析儀論,梧棲站較佳,各月資料使用率平均皆達九成。SO2分析儀部分,和美、梧棲站較佳,各月資料使用率平均皆達九成。O3分析儀設於梧棲與大肚站,除了大肚站6月未達九成,線西、伸港、梧棲及和美四站9月分因颱風關係導致使用率偏低外,各月平均皆在九成以上,大體而論資料使用率良好。由台電10個測站超限次數統計發現:NO2小時平均最大值、SO2小時平均最大值與日平均值各站均合格。

2.      PM10日平均超限次數統計,以和美、鹿港、東大、草屯、清水站超出次數較多;而11月份超限站次計有57站次,是最多的月份。O3小時平均最大值超過120 ppb梧棲在91112月各超過限值1次,大肚站在8月超限1次、9月超限3次、11月超限18小時平均超過60 ppb之次數梧棲30次與大肚39次。

3.     2005台電10個測站PSI >100之次數統計,PSI >100事件日之主要指標污染物皆為PM10

 

 

2005年中部地區空氣品質概況

 

1.     PSI大於100天數變化分析得知2005PSI >100之日數累計百分比為2.8 %2004年為4%,顯示2005年高污染事件發生比例較2004年低,高於中部空品區空氣品質改善目標95年期程PSI >100之日數累計百分比1.9 %目標,但達成中部空品區空氣品質改善目標90年期程PSI >100之日數累計百分比2.9 %目標。

2.     由環保署測站及台電監測資料統計,2005年中部地區台電及環保署測站PSI超過100日數較多的地區,主要分佈在清水、大里、南投、埔里、二林、斗六、崙背及竹山站,尤其在大里惡化天數更達27天。而2005年與2004PSI >100之日數比較,則在清水站附近有明顯的惡化。就PM10 PSI而言除了清水、梧棲有明顯惡化,其餘中部地區都有改善;就O3 PSI而言,忠明、麥寮一帶明顯惡化,故2005PSI >100之發生比例增加,主要是因PM10污染物事件日增多。然而,跟往年比起來已有些微的改善

3.     NOX月均值等濃度圖觀察,1 ~ 2月份NOX濃度僅在台中縣大里、太平附近一帶達50 ppb左右,而台中市、彰化及南投地區的NOX濃度皆在30 ~ 50 ppb間,其餘中部地區的NOX濃度在30 ppb以下。由此可知2005年一至十二月中部地區的NOx濃度,除了1月和2月外,均在法定年均值50 ppb以內。SO2的法規年均值為30 ppb,只有6月通霄電廠附近其濃度有達到30 ppb左右,其餘月份沒有超過年均值標準,皆符合法規標準,整個2005年於中部地區的SO2濃度皆在3 ~ 10 ppb的範圍內。

4.      PM10的法規標準年均值為65 mg/m3,日均值為125 mg/m3,中部地區以PM10的污染較為嚴重,1月份在整個中部地區月平均濃度約在65~80 mg/m3左右,2月份情況類似,在通霄電廠附近其濃度達125 mg/m3以上,其餘整個中部地區都在85 mg/m3以下;而3月份整個中部地區都在90 ~ 100 mg/m3之間,4月份中部地區PM10濃度在90 mg/m3左右,唯通霄電廠濃度達125 mg/m3以上;5 ~ 6月份PM10濃度則有較明顯的降低,並無較高濃度值出現,各地區皆在50 µg/m3以下,通霄電廠附近PM10濃度在90 µg/m3左右;7 ~ 8月份在中部地區的PM10濃度普遍較低,PM10濃度幾乎都在50 ~ 65 mg/m3間,僅在通霄電廠、清水及梧棲附近有小部分地區達90 mg/m3左右;9月份在中部地區的PM10濃度幾乎都在65 ~ 90 mg/m3間,在清水、梧棲附近一小地區高達125 mg/m3以上;10月份在中部地區內的PM10濃度值在50 ~ 90 µg/m3之間,高值則發生在梧棲及雲林縣境內,其PM10濃度在90 ~ 125 µg/m3間;11月份在中部地區的PM10濃度幾乎都在90 ~ 125 mg/m3間,僅在通霄電廠附近及梧棲一小地區高達125 mg/m3以上;12月份中部地區的PM10月平均濃度除在中苗交界處以北地區為50 ~ 65 mg/m3間,其餘中部地區的PM10濃度介於70 ~ 100 µg/m3間。整體而言,2005年一至十二月中部地區的PM10月平均濃度,除了34月和11月外,均符合法規值。

5.     2005年中部地區O3 1月份在埔里、竹山地區濃度在60 ppb左右,其餘整個中部地區都在50 ppb以下;2月份和1月類似,其濃度在45 ~ 60 ppb3月份除了台中縣大里一帶的濃度為45 ppb左右,其餘地區皆在60 ~ 75 ppb之間;4月份O3小時最大值月平均之值出現於草屯及竹山、埔里一帶,濃度值約在75 ppb以上,其他地區之濃度值約為60 ~ 75 ppb之間;5月份僅於竹山東側地區其O3濃度值約在75 ppb左右,中部其它地區大都介於45 ~ 75 ppb之間;6月份O3濃度低值的地區為彰化、和美地區附近,其濃度值約為30 ~ 45 ppb左右,台中縣大里、埔里一帶濃度值略高些為60 ~ 75 ppb之間;7月份中部地區的O3濃度幾乎都在30 ~ 60ppb間,僅在大里、南投一帶略高,濃度在60 ~ 75 ppb間;8月份O3濃度低值出現在中部靠海地區,而中部山區濃度值約為60 ~ 75 ppb間;9月整個中部地區幾乎都呈現O3濃度偏高的現象,南投縣內在90 ~ 120 ppb左右,其餘地區則在75 ~ 90 ppb間;10月份和11月份分佈情形相似,其中部地區的O3濃度在大里、南投縣境內及雲林等地區幾乎都在75 ~ 90 ppb間,而中部沿海一帶濃度約為65 ~ 75 ppb左右;12月份中部地區的O3濃度在埔里及竹山一帶為60 ~ 75 ppb間,其餘地區皆在60 ppb以下。整體來說,整個2005年於中部地區的O3濃度皆符合法規標準,僅在9月份O3濃度值較接近法規標準。

 

 

 

20052004年的空氣品質比較

        2005NOx濃度值差的變化可看出部份趨勢: NOx污染物濃度在中部地區多呈持平及改善之狀況。整體而言,中部地區2005年整年的NOx濃度較去年有所改善,僅僅在南投縣埔里附近一小區有出現較去年惡化的情況發生。SO2部分,大體而言,2005年的整年度中部地區的SO2濃度,僅在苗栗、南投、斗六及台西地區一帶略有惡化的情形,惡化幅度約1 ppb,其餘地區則為持平的情況居多。PM10部分,整體而言在25611月份較往年改善,而其餘月份則是有明顯惡化的情況,尤其以9月惡化最為嚴重。2005年比較2004年,中部地區在大里、鹿港、埔里及斗六等地惡化約5 μg/m3,崙背及南投市地區則改善約5 μg/m3,其餘地區則為持平。綜觀O3小時最大值之月平均濃度差值圖的變化,2005年中部地區各月臭氧平均濃度較2004年同期可以看出,在379月份惡化情形較為嚴重之外,其餘月份都只有單一地區有惡化情形。整體而言,2005年較2004年中部地區呈現改善的情形,主要在大里、二林地區及竹山一帶,其餘地區為持平或惡化的情形。CO部分,整體而言,一氧化碳在整個中部地區大都呈現改善或持平之趨勢,各地區改善的幅度落在0.05~0.1ppm之間,而在清水、台中市及太平一帶呈現些微惡化的情形。NMHC部份,整體而言,中部地區2005NMHC濃度差值圖較2004年大都呈現持平獲改善的情形,僅苗栗、頭份地區有稍微惡化情形。

 

 

建議

1.      目前所有台電之監測站,僅有梧棲及大肚兩測站監測臭氧,建議台電測站能比照環保署之測站設置標準,亦能將其餘所有測站補足監測臭氧、一氧化碳及NMHC等項目,使其更能了解臭氧污染事件日的成因及分析。

2.      在近10年長期平行監測計畫中發現,台中電廠及通霄電廠所排放之SOxNOx在空氣污染不良日時(PSI>100)其中中部都會人口稠密地區PM2.5濃度值50 μg/m3,接近美國PM2.5法規濃度標準(65μg/m3);另外,在南投山區部分,其PM2.5濃度值則高達120μg/m3,超過美國PM2.5法規濃度標準(65μg/m3)。希望台電能在環保署預報中部空品區PSI值達80以上時,能進行電力調度,減少台中、通霄及林口等電廠發電量或改用較好的燃料以降低排放SOxNOx之量,並進而降低二次氣膠之生成,降低PSI值。

3.      在上述污染未改善前,建議通霄電廠1-3號機組能承諾維持第一次變更之排放在40-42 ppm,而非第二次變更後之80 ppm及暫停彰濱電廠之新建案。

4.      建議在台中電廠及彰濱電廠預定地各設立一座風場雷達,觀測至少一年地面至高度約1000公尺之風場及溫度場,並在可能影響地點若干點觀測二次氣膠及其成份,再以空氣污染模式進行擴散模擬校正及驗正,才能真實了解台中電廠及通霄電廠二次氣膠之增量及規劃中彰濱電廠之可能增量,建議將上述工作列入彰濱電廠第二階段評估之範疇界定中以減少彼此之爭議。

5.      建議在既有4PM2.5之測站增加成份之觀測,且觀測頻率需達每周一次、一年48次,另增加中部地區距電廠10km以外,二次氣膠主要形成地點4點觀測PM2.5之量及成份。

6.      自台中電廠運轉後,中部至台南沿海肺、肝等癌症死亡率已明顯較台灣其他地區高,建議每月提供電廠煙道及周界戴奧辛及重金屬之檢測資料,以釐清原因。

7.      台電彰化民生國小測站樓頂,風速風向計受建物擋住,其所收集的風速風向資料已無代表性,希望能進行改善。

 

 

 

最近更新: 2006/07/04

姓名: Andy 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