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珍古德與「根與芽」計畫介紹

 

文/林莉菁

 

  根,可以向地底無盡地延伸,形成穩固的基礎。芽,雖然看起來嬌小脆弱,卻能夠為了尋覓陽光而突破土石。如果地球現在所面臨的種種困難是一道道堅固的城牆,那麼,遍佈世界的千萬顆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就能衝破城牆,改變世界。

  國際知名保育學者珍古德( Jane Goodall)十一月初三度來台訪問,離台前夕,她對台灣自然保育方面的進展語多肯定,並承諾明年一定會再來台灣一趟。在這次短暫的訪台行程當中,珍古德前往台南七股、花蓮太魯閣、花東海岸、陽明山竹子湖等地勘察,並且和不少關心保育人士及青少年見面。

  珍古德長年於東非坦尚尼亞的岡貝( Gombe)國家公園從事黑猩猩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早已受到國際肯定。但是她意識到,若要幫助黑猩猩及其他生物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光是窩在叢林裡埋頭研究是不夠的;因此,她決定走出叢林,到世界各地宣導生態教育的重要性,將環境意識紮根下去。

  於是, 1977年國際珍古德協會(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JGI)在美國成立,不但關心黑猩猩的相關研究、復育工作及其他動物的福祉,並從事環境和人道主義的教育推廣。協會希望讓世人更加瞭解黑猩猩,並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珍古德深信,年輕的一代是未來的希望。基於這個理念,1991年她在坦尚尼亞開始推動一項青少年教育計畫──「根與芽計畫」(The Roots and Shoots Program),目的在於鼓勵青少年關懷環境、動植物與社區,並採取行動改善問題。

  推行至今,全世界已有 50多個國家的許多學校和社區團體加入「根與芽計畫」,從關心自己的社區環境做起,進而透過書信、期刊、網路與會議互相交流,同時認識對方的文化。台灣也在今年5月正式成立「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 ROC),除了支持和響應各國珍古德協會相關活動,更希望「根與芽計畫」能在台灣生根萌芽,真正地落實生態保育及教育工作。

  目前加入「根與芽計畫」的學校中,麗山國中、淡水國小、台北美國學校等 6所已展開各種活動,此外統一21世紀環保小尖兵及美商如新兩個社會團體也加入了「根與芽」的行列。以美國學校為例,他們向台北市政府認養了一部份的天母公園,學校師生會定期打掃及美化公園。他們的行動引起了鄰近學校與社團的注意,也紛紛表示有興趣加入他們的行列。美國學校成功地走入社區,正是珍古德當初創立「根與芽計畫」所欲達到的目標之一。

  「唯有瞭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珍古德除了繼續在非洲坦尚尼亞研究黑猩猩,每年也花很多時間巡迴全球各地演講。她的行囊中裝滿了世界各地人們送她的禮物,有美國全盲魔術師送的猩猩玩偶、非洲痲瘋病人用牙齒做成的梳子 ...等等。她常在演講時拿出這些她稱之為「希望的象徵」的小禮物,告訴聽眾它們背後隱含的小故事,鼓勵大家懷抱希望,以實際的行動來解決地球目前的困境。現在,她的行李中又多了來自台灣的小禮物,第一隻復育成功的野生梅花鹿的一截鹿角。這截小小的鹿角,將伴隨她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告訴他們台灣在自然保育方面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我們也期望她留下的「根與芽」種子能在台灣持續發芽茁壯,結合更多學校、社區及民間團體的力量,一起為福爾摩沙的未來撐出一片生機盎然的大綠網。

 

 

資料來源:環境教育資訊網  http://eeweb.gcc.ntu.edu.tw/eeweb_ne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