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廚餘處理成有機肥料
將垃圾資源回收變黃金



  社區要進行「生活環境改造計畫」,最簡單的工作就是從推動廚餘處理與資源回收工作開始。家庭垃圾之中「廚餘垃圾」與可回收之「資源垃圾」合計占垃圾總量百分之七十以上,所以,如果能夠做好廚餘處理與資源回收,再配合垃圾減量的工作,就能夠有效解決家庭的垃圾處理問題。

  就現有的社區經驗,進行廚餘處理與資源回收的方式,由於各個社區的條件不同,所以推動的模式也會不同,在這本手冊中介紹了幾種模式,您可以根據社區的條件,選擇適當的操作模式。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動員居民並且長時間持續推動才能看見成效。現在就讓我們從如何讓廚餘變有機肥開始吧!

 

廚餘的分解法與處理方法
  適合家庭與社區使用的廚餘處理原理,常見的有二種:天然分解法與細菌分解法:
1.天然分解法:
天然分解法是採用自然土壤中原本已有的土壤微生物與蚯蚓來處理廚餘,視使用之器材不同又可以分為二種操作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將廚餘直接掩埋:找一處泥土地挖洞,將廚餘直接埋入,此法除了可以處理一般的廚餘外,也可以處理硬質有機物,如:果核、肉骨頭、魚骨頭、蛤蜊殼等等。
第二種方式是利用有蓋無底的堆肥箱直接置於地上,將每天的廚餘放入,加入米糠,並讓土壤中的蚯蚓進入到桶內幫助廚餘分解。
2.細菌分解法:
細菌分解法是使用有益菌來進行廚餘的發酵與分解。廚餘垃圾可以直接引入益菌,讓益菌在有機物裡繁殖,抑制壞菌的繁殖;如此就可以讓垃圾不發臭,並初步分解廚餘。細菌分解法依細菌來源不同,又可以分為兩種操作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引用森林土,利用土中菌種和動物進行分解。第二種是利用特殊設計的堆肥桶,配合特別調配的活土菌來進行處理。
 

活土菌是什麼:
  目前有專家設計了一種堆肥桶,底部有一個水龍頭可以將滲出的液肥排出:並調配出一種活土菌是由黃豆粉、米糠、酵母菌、乳酸菌、放射菌及光合成菌等拌和而成的,有除臭、幫助分解、抗氧化的功能,用來取代自然分解法中使用在廚餘中的間的土壤。
堆肥箱的操作方式:
在戶外空曠的地點設置堆肥箱,各家戶將廚餘瀝乾後直接放置在堆肥箱中慢速發酵,大約三個月就可以使用。

 

堆肥桶適合在家庭的廚房中使用
堆肥桶適合在家庭的廚房中使用


 

參考網站:http://ivy3.epa.gov.tw/cp/education-announce/action/golden/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