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巡守隊

 

 

推動策略

為配合六星計畫,推動河川巡守隊運作,係藉由社區為中心,有效運用六力「社區關懷力、民眾行動力、學校知識力、政府公權力、媒體傳播力及社會制約力」特性,強化民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之意識,以活絡巡守隊之經營運作,說明如下:

圖 河川巡守隊運作六力策略

 

一、社區環境關懷力

  配合行政院提出「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以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六大面向作為社區評量指標。藉由社區推動關懷力加強巡守隊運作工作,以維護社區鄰近河川之清潔及景觀。

二、民眾參與行動力

  巡守隊的基礎係需要民眾的參與與支持,初期運作時應主動聯繫河川沿岸附近的社區團體組織、當地環境保護團體或其他民間社團為優先邀請對象,同時可辦理行動說明會邀請民眾加入,並經常性辦理相關系列活動,擴大民眾的參與,除「1個關心6個行動」,作為巡守隊隊員行動的核心內容外,運作時應可規劃包括責任區段劃設分配、責任巡守時段分配、教育訓練、授旗誓師活動、生態調查踏勘活動、淨溪健行活動或聯誼晚會等措施,藉以活絡河川巡守隊運作及隊員情誼,增進巡守隊向心力及運作認知,同時成為政府的行政助手。

三、政府執法公權力

  對於巡守隊之通報案件,應確實即時處理,除可專人列管回應辦理情形外,並適時於討論會議或其他時機,將通報案件處理情形回應給巡守隊。另對於河川巡守隊巡守河段及時段,亦可適度安排結合環保稽查規劃重點,或結合學校整合篩檢完整確實污染案件後,移請環保機關派員專案專責稽查,以構成稽查網絡嚴予查處。

  此外,對於參與之巡守隊員應保障基本的人身安全,除給予一定意外保險外,環保署為鼓勵更多義工加入,對舉發河川重大污染案件的人,已訂定有「獎勵民眾舉發污染案件實施要點」,按通報污染處分結果適度頒發獎金給予鼓勵,同時按污染陳情保密相關規定,予以保密。

四、學校專業知識力

  學校老師除具豐富的環境保護專業知識外,亦具備有社會地位及公信力,如能投身河川環境保護及巡守工作,不僅能教育巡守隊員正確的河川環境生態及污染判斷蒐證基本知識,亦能號召更多關心環境之人士參與河川巡守行列,並帶領學校社團學生關懷環境,建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認知,尤以許多縣市均有大專院校具備環境相關科系,可趁地利之便結合學校老師參與。
再者,結合學校除可提供場所外,學校老師亦可擔任虛擬的河川巡守隊運作中心,擔任整合規劃所轄全縣河川巡守隊的推動事宜,包括企劃全年度活動、辦理相關研討座談會、辦理教育訓練、協調分工及整合篩檢管考巡守成果,並檢討執行問題提出推動方法建議,作為改進修正參考。

五、媒體報導傳播力

  有關河川巡守隊相關工作及執行成果,可結合新聞媒體,建立友好關係,經常性主動發布新聞稿或辦理行動記者會,辦理系列報導,不僅可以宣導環境教育,報導彰顯河川巡守隊員辛勞,增進巡守隊成就感外,並可教育水污染事業改善污染,斷絕偷排廢水僥倖心理,以及可收宣傳環保機關勤績之效。

六、公民社會制約力

  藉由民眾社團的關懷參與看守河川環境之行列,同時對於看守成果或發現污染,通報環保機關以公權力處分污染行為人並促其改善,或清理髒亂點恢復原貌,最後並且發布新聞,宣傳巡守隊成果,以使巡守隊員受輿論肯定,並促使工廠收斂污染行徑,發揮因巡守隊運作的作用產生有制約規訓污染工廠之效。

 

資料來源:http://www.epa.gov.tw/ch/artshow.aspx?busin=235&art=2008053015571986&path=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