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規劃時程】【理念特色】【工作內容】【主要內涵】【主要目標】
【預期成果】【計劃摘要(中文版)】【計劃摘要(英文版)】
§. 前言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人類社經發展的過程中,謹慎認知並嚴守環境的承載能力(Carrying Capacity),以避免侵害下一代的持續性發展機會。
科技在永續發展扮演的角色
21世紀的科技,應該回歸人文的關懷,關懷人類前途與生活品質,關懷我們所處的地球環境。科技的角色,即是應將現存及創新科技所發展出來的方法與成果,來對目前及未來的地球環境系統做一科學性之評估,並在國家環境與發展政策的決策過程中提供足夠的資訊,提供決策單位做抉擇。
§. 規劃時程
![]() |
86/09-11 | 規劃永續發展研究五年中程規劃 |
邀請葉俊榮、柳中明、駱尚廉等三位教授完成永續發展研究五年中程計畫之規劃,規劃內容包括主軸議題及基礎議題。 | ||
![]() |
86/12/23 | 規劃會議(於陽明山) |
永續會委員及中程計畫規劃委員討論永續發展研究主軸議題之研究架構。 | ||
![]() |
86/12/30 | 永續會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
決議主軸議題為『永續台灣的願景與策略研究』整合型計畫,並以主動邀請方式推薦主持人選。 | ||
![]() |
87/01/14 | 『永續台灣的願景』規劃會議 |
確立『永續台灣的願景』計畫之研究架構及方向,同時研定出三個研究群計劃題目及內容。 |
§. 理念特色
![]() |
具有政策導向性且涵蓋面寬廣: |
不受限於以單一學術領域既有之觀點做規劃,而是針對政府永續發展之策略方向為規劃主軸。 | |
![]() |
具有結構性及迫切性: |
以能延續發展,逐年累積成果,並具整體面與結面,以便與各部會以個別權責發展出的個別議題相區隔。 | |
![]() |
具有可操作性: |
以政策回饋性高且不斷衍生階段性成果者為宜,以此與操作性低的純學術模型相區隔。 |
§. 工作內容
![]() |
負責協調總計畫下的三大主軸議題之橫向聯繫。 |
![]() |
定期安排主軸議題內之主持人會議,以使資訊交換與分工更明確及有效率。 |
![]() |
積極推動國際的參與,並收集各國有關永續發展的規劃,目前將首先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雙邊交流。 |
![]() |
擬規劃籌辦和永續發展相關的跨領域研討會,配合永續會下其它申請計畫之成果發表,以加強推廣永續發展之理念。 |
![]() |
以國科會永續會之名義定期出版通訊,作為國內和永續發展有關議題資訊交流之正式管道。 |
§. 主要內涵
§. 主要目標
研擬在尋求台灣邁向未來必須要有的海島永續發展策略,作為未來政策發展的參考,並針對生態資源、環境污染、土地利用理念與制度、經濟活動社會結構等方向來開發永續台灣發展的指標。同時將目前散置於產、官、學界之環境基本資料加以系統化整合成一組國家級環境資料庫。
§. 預期成果
![]() |
使環境資料庫內所建立之資料,充分的能提供給永續台灣評量系統及永續台灣2011計畫及其他相關研究者使用。 |
![]() |
建構預估台灣永續發展情景之模擬能力。 |
![]() |
建構台灣永續發展評估指標,包括環境負荷量、自然能源消耗量及合理的永續發展經濟模型。 |
![]() |
配合國際間永續發展之推動,具體促進與鄰近地區就永續發展主題進行雙邊交流及互動。建立國際合作管道,加入國際永續發展研究之主流。 |
![]() |
於國內舉辦之研討會能增進永續發展觀念之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