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劣化時你該怎麼辦?

 

 

 

前 言

   臺灣地區在歷經數十年的全民努力,已造就舉世聞名之經濟奇蹟,但伴隨經濟成長而來的高人口密度、高工廠密度、高機動車輛密度……等,卻使得我們的空氣汙染愈發嚴重,空氣中布滿了許多「無形殺手」對民眾的健康構成相當大之威脅。

  政府雖已採取多項空氣汙染管制措施,刻正逐步推動中,在可見的將來,預期空氣品質可漸漸獲得改善,但因氣象條件變異所導致之短期空氣品質急速劣化事件仍無法避免,為避免讓時期影響民眾健康,故將空氣品質劣化狀況畫分三個等級,採取各別之防制措施,以迅速減輕空氣汙染,並建議民眾採取適當之保護措施以使傷害減至最低,希望大家能予配合並廣為周知。

空氣品質劣化事件發生之原因

  臺灣地區幅員狹小,但人口密度、營建工程、機動車輛及工廠等的增加造成臺灣地區空氣品質之日益惡化,加以偶有氣象條件不利擴散(風速小,逆溫層的存在)的狀況發生,致使車輛排放的廢氣、工廠排放之煙氣及營建工程所造成的塵土飛揚……等汙染物累積增加,乃造成部分地區空氣品質持續惡化。

發布空氣品質劣化警告之目的

  臺灣地區空氣品質因受不良氣象條件影響,尤其是冬末春初之際,常形成局部地區空氣品質急劇劣化的現象,為避免發生緊急傷害,政府除要求汙染源採取應變措施,並提醒民眾採行替代活動,以減量排放達成維護國民健康之目的,乃發布劣化警告。

空氣品質表示方法

  各種空氣污染物皆有各別的環境品質標準,且影響人體健康的濃度基準亦皆不同,即使知道當時各種空氣汙染物的濃度,我們亦無法知悉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何?因此,有必要將各汙染物的濃度依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轉換成簡單的指標,這就是一般所謂的空氣污染指標(Pollutant Standard Indes,簡稱PSI),如此一來我們只要知道PSI值,就可對空氣品質狀況瞭如指掌。

    依據美國環保署及環境品質評議會的定義,將懸浮微粒(24小時平均)、二氧化硫(24小時平均)、二氧化氮(1小時平均)、一氧化碳(8小時平均)及臭氧(1小時平均)等空氣污染物的濃度,分別換算為0至500之間的指標值,再選取其中最大值作為該測站當日之空氣污染指標值。指標值在100以下者,表示該測站當日空氣品質符合美國環境空氣品質標準(24小時或更短之平均值)對健康沒有不良影響;PSI值介於100至200之間,表示當日空氣品質對人體有不良之影響,民眾宜加注意;指標值大於200時,表示空氣品質已出現「紅燈」訊號,民眾宜避免外出,尤其是老年人及患有心臟或肺部疾病者。環保單位並應適時採取緊急應變措施以減輕空氣污染,保障民眾健康。

PSI值與應對之空氣污染物濃度值

PSI值

24hr SO2
(PPM)

24hr PM10
(µg/m3)

8hr CO
(PPM)

1hr O3
(PPM)

1hr NO2 (PPM)

0

0

0

0

0

(a)

50

0.03

50

4.5

0.06

(a)

100

0.14

150

9

0.12

(a)

200

0.30

350

15

0.2

0.6

300

0.60

420

30

0.4

1.2

400

0.80

500

40

0.5

1.6

500

1.00

600

50

0.6

2.0

(a)目前尚無可遵循之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對應值

空氣污染指標(PSI)與健康的關係

550────

有害
(緊急劣化)

 

所有人均應留在室內,將門窗關閉,體力消耗降至最低,並避免使用交通工具。

400────

有害
(中級劣化)

 

老年人及病人應留在室內,避免體力消耗活動,一般人應避免室外活動。

300────

極不良
(初級劣化)

 

老年人及患有心臟或肺部疾病者,應留在室內並減少體力消耗活動。

200────

不良


患有心臟病或呼吸道疾病者,應減少體力消耗及室外活動。

100────

普通

50────

良好

0────


對健康無不良影響。

 

如何知悉當日之空氣品質狀況

    目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分於臺北、桃園、臺中、嘉義、高雄、花蓮等火車站共設置六座室內型顯示板,及臺北站外西側設置一座室外型顯示板,提供社會大眾了解各地空氣品質之狀況,並每日傳送媒體參考發布有關資料,以廣週知。

臺灣地區空氣品質測站分佈圖(較大尺寸,131K)

台灣地區空氣品質監測網測站分佈圖

劣化報告之發布條件

    依測站涵蓋區域之監測結果顯示,空氣污染物濃度達發布空氣品質惡化警告數值(如下表),且氣象條件將促成空氣污染物濃度維持或高於其數值十二小時以上,或未來二十四小時內臭氧或二氧化氮濃度將有再超過其一小時均值之虞者,省(市)主管機應即發布該測站涵蓋區域對應等級之空氣品質惡化警告。

發布各級空氣品質惡化警告之空氣污染物濃度條件

項     目

空 氣 污 染 物 濃 度

 空氣品質劣化警告等級

初級

中級

緊急

二氧化硫連續24小時平均值

0.3 ppm

0.6 ppm

0.8 ppm

懸浮微粒(粒徑≦10微米之顆粒)24小時平均值
懸浮微粒(粒徑≦10微米之顆粒) 1小時平均值

350 (µg/m3)

420 (µg/m3)
2000 (µg/m3)
連續2小時

500 (µg/m3)
3000 (µg/m3)
連續3小時

一氧化碳連續8小時平均值

15 ppm

30 ppm

40 ppm

臭氧之1小時值

0.2 ppm

0.4 ppm

0.5 ppm

二氧化氮之1小時值

0.6 ppm

1.2 ppm

1.6 ppm

二氧化氮連續24小時平均值

0.2 ppm

0.4 ppm

0.5 ppm

 

空氣品質劣化時污染源與民眾如何配合

 

身體健康狀況不良者,儘可能避免不必要之外出並且關閉門窗。

遠離灰塵、煙、燻煙,避免使用噴霧器,及其他刺激性物質。

使用空調系統者,應以室內循環方式運轉,且最好能以活性碳過濾空氣。

避免劇烈活動。

暫停吸煙。

避免到交通擁擠的地區。

若有任何症狀,應迅即就醫處理。

勿露天燃燒草木垃圾或任何廢棄物。

12至16時以外不得使用非連續操作之焚化爐或清除鍋爐或吹灰裝置。

中級警告時營建工程及使用有機溶劑之行業停止運作,中小學應停止戶外運動。

緊急劣化時不得使用產生空氣污染之交流工具,因緊急救難或警察維持秩序者不在此限;礦物之探勘及採礦,建築工程及使用有機溶劑之行業及各項服務業停止運作;各級學校之戶外活動停止,必要時停課。

政府如何減輕空氣污染

  改善臺灣地區空氣污染向為環保單位全力以赴之目標,但目前機動車輛、營建工程、工廠及能源需求的快速成長,若不施以強制手段加強取締,空氣污染的防制實難奏效,故積極推展下述二種主要措施:

平時管制:由環保單位訂定各種污染源之排放標準,分期分年逐步加嚴管制,以減緩或改善因經濟成長、都市人口集中所造成之環境品質惡化。例如對於汽、機、柴油車訂定「交通工具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並推動機車排氣定期檢驗制度及要求地方環保單位加強路邊稽查取締,以有效改善機動車輛排氣所產生之空氣污染。而對於固定污染原則利用例行性稽查,工廠煙道抽測及陸空聯合稽查等措施以取締其排放空氣污染物,並實施許可證制度、建立工廠自動監測系統及總量與濃度管制以促使其做好污染防制工作,最後並對營建工程實施管制,以期能迅速改善臺灣地區之空氣品質。

緊急管制應變計畫:依空氣品質劣化程度,可將劣化報告分成初級、中級、緊急三個等級,當空氣品質已達劣化報告發布標準時,除由劣化地區環保主管機關迅即查明污染源加強稽查取締,採取逐步加嚴的緊急防制措施。發布初級、中級劣化報告主要目的在盡告知義務,使社會上身體較弱之一群人,可決定是否採取避免性之個人防護措施,例如不要前往劣化地區及減少身體活動量,而在緊急劣化時期(PSI達400以上),方由政府以強制方式進行管制,以期短期快速減少污染之排放,如進行交通管制及限制污染源操作。

  唯上述各項改善措施或策略,尤其是交通管制,必然會造成部分民眾某種程度的不便,希望民眾能體諒並且配合,暫忍一時之不便,換取大家永久的福祉。為落實各地區之應變系統,已公告實施「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以作為發布空氣品質劣化報告之據,期使我國空氣污染預警及應變作業之運作,制度化、標準化、作業化。

結語

藍天綠地も青山  是我們的責任與目標

  藍天、綠地、青山、淨水構成美麗的大地,生活在此環境舞臺中,應該是多采多姿,然而經濟的富足、科技的進步並未使我們的生活品質提升,為自己爭取空間,也讓我們子孫生存綿延不息,是我們的責任與目標。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還給藍天乾淨的空氣不再是夢想,維護民眾健康不再是口號。

 

 

出處:行政院環保署  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

            http://www.epa.gov.tw/F/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