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質輕、安全、衛生、不易破裂的魅力,十年之內輕易攻占了飲料容器市場,成為世界級的包裝材料。但它的千年不壞之身,逐漸形成垃圾處理的惡夢。
寶特瓶的製造原料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由於它對氣體的阻隔力強、質輕、不易破裂等優點、廣受飲料製造業者喜愛,成為容器市場的新寵。每年國內寶特瓶的生產量(包括汽水瓶、清潔劑瓶、沙拉油瓶、醬油瓶),約為二億六千八百多萬支,並且逐年在增加中。寶特瓶由於體積蓬鬆占空間大,又不易腐化分解,容易造成掩埋的困擾,而任意棄置,又會造成環境污染。
實施家庭垃圾分類,是回收工作的基本動作。
零售店方面,目前採押瓶費方式幫助回收,一個空寶特瓶可退二元。
設置回收中心。
設立資源回收筒。
社區、學校、團體協助分類回收。
廢程的清洗、切碎及各成份的分離。
再生原料的利用。
填充纖維、用做日用品中的睡袋、枕頭、雪衣和填充玩具的內層填充物。填充纖維是國內寶特瓶再生原料的主要市場,目前台灣每年約需一萬噸的填充纖維。
拉鏈、綑綁帶、工程用塑膠、熱封膜片,都可以寶特瓶做為原料。
另一項再生原料的利用,在於製造人造纖維,可能是未來再生原料最為看好的一個市場。
寶特瓶之使用以飲料業為最大,約占70%,其次為醬油業。目前業者已成立惜福基金,進行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