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垃圾資源回收變黃金
為什麼要做垃圾資源回收

 

 

 

做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是解決垃圾問題的好方法:

  可以回收的資源垃圾包括紙類、塑膠類、金屬類、玻璃類,如果這些資源與廚餘都回收了就只剩下百分之三十的垃圾。再加以掩埋或焚燒,並配合垃圾減量,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垃圾問題。

 

  台灣一年家庭製造的垃圾數量超過八百九十萬公噸,這麼多的垃圾量造成全國三分之二的垃圾場都面臨飽和的壓力。根據統計國人丟棄的垃圾中百分之四十都是資源,經過回收處理之後可以重複利用,例如:寶特瓶、鐵鋁罐、塑膠瓶、廢玻璃、利樂包與廢紙等。有些垃圾則需要經過分類以方便作不同的處理,並減少對環境的傷害,例如:廢輪胎、水銀電池等。社區處理這些資源垃圾可以使垃圾減量,同時可以將資源垃圾賣出得到一些資金,提供社區發展運用。

  進行資源回收就是保護生活環境與珍惜地球資源。資源回收的好處包括:廢紙回收再製能節省75%的能源、50%的製紙用水,降低75-79%的空氣污染。回收1噸廢紙等於保留了20棵樹。鋁罐回收處理所需的能源比用鋁礬土製成鋁罐節省19倍的能源。回收再製PVC塑膠可以減少焚化產生戴奧辛。

  而廚餘可以處理製成有機肥,以減少化學肥料對環境的危害。同時可以減少垃圾量與垃圾含水量,有效提高焚化爐的溫度,減少空氣污染。

  進行資源回收首要工作就是資源垃圾的分類。資源垃圾分為:塑膠類、玻璃類、鐵鋁罐類、紙類,這些垃圾約占總垃圾量的百分之四十;另外還有占垃圾量百分之三十的廚餘,也可以進行再利用。如果資源垃圾與廚餘都回收與再利用,將可以大幅減輕垃圾場與焚化爐的負擔,並讓資源可以有效的利用。

  近年來先進國家都全力研究發展垃圾處理技術,垃圾處理已由隨便掩埋焚化轉入全面再生、再製與再用。而垃圾必須分類回收才能配合再生再製,資源垃圾回收利用可以降低成本並減少二次污染。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做垃圾資源回收就是為自己與後代子孫做好環保工作。

 

這樣的回收標誌就表示這類物品用過應該回收
這樣的回收標誌就表示這類物品用過應該回收
 

 

資源回收後賣給回收商可以賺取社區回饋金
資源回收後賣給回收商可以賺取社區回饋金

 

 

 

資料來源:http://ivy3.epa.gov.tw/cp/education-announce/action/golden/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