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ISO14000環境管理標準


利得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環工部  許鈞義


  近年來,由於全球性環境問題的發生,如臭氧層破壞、地球暖化、酸雨等,環境問題已由傳統的地方性、區域性的問題轉變成無國界之全球性問題。企業界所面臨的環保問題也由國內環保法規的要求、附近居民的抗爭擴大到各種國際環保協定與公約的約束,以免受到國際貿易報復。因此,國際環保發展的趨勢逐漸朝往以下幾個方向進行:一.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倡導。二.從以環保作為貿易限制到環保與貿易的調和。三.綠色環保綠色消費、生產、行銷、管理……等的盛行。四.以自發性的環境管理系統代替強制之行政管制。五.以污染預防(Pollution Prevention)代替管末控制。六.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企業發展的新環境觀。

為因應新的環保趨勢,「環境管理系統」(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因此被發展出來。環境管理系統與傳統污染管制方式之比較,傳統之污染管制方式為政府強制及法規導向,而新的環境管理系統則為廠商自行主導,且以經濟誘因為導向。過去要求符合排放標準及進行污染改善設施投資之管末管制是被動、是治療、是花錢的,未來則從技術與管理效率提升,建立符合環境管理標準之制度著手,是主動、是預防、是省錢的,也是最能發揮資源合理利用及最佳環境保護策略與措施。過去因環境品質惡化及附近居民壓力或抗爭而採取管制,未來則由於消費者的覺醒及國際貿易壓力,要求污染者負起社會成本之義務而自主管理。過去認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互相衝突,是此消彼長的,新環境管理理念則認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互利共榮。

環境管理系統標準的正式提出,首推英國在1992年3月提出之英國標準「BS7750環境管理系統」,接著歐聯亦於1993年7月訂定「環境管理及稽核制度」(Eco-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me)。為了將國際環境管理制度整合進而標準化,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應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要求訂定了ISO14000系列國際環境管理標準,主要係以英國的BS7750及歐聯的EMAS等環境管理制度為基礎,再加以發展訂定。ISO14000旨在鼓勵廠商自願性建立其本身適用之環境管理系統,以污染預防及資源節約為手段進行組織環境的改善,以避免國際間因不重視環保所造成之惡性競爭,並便於業界進入各國市場時之各種環保相關程序與保證環境管理系統之一致性,以避免因環保造成技術上貿易障礙。

在國際環境管理系統標準架構中,可分為組織評估與產品評估兩大部份。在組織評估部份「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EMS)」是確認組織之管理作業系統到達特定標準之規範,因此是整體環境管理的核心,亦是近期內對大部份企業界驗證需求的項目;「ISO14004環境管理系統∼一般指導綱要」則是執行時之原則、系統及支援技術之指導綱要。ISO14001是運用管理的手段及策略,以有順序、目標、方法地解決與環境相關的問題。其環境管理模式是依照「PDCA管理循環」:計畫(Plan)、執行(Do)、考核(Check)、改善(Action)的邏輯構成。ISO14001之重點在於管理系統,而非技術,其主要基本精神注重在污染預防及持續改善以增進環境績效。環境管理系統不應為組織中獨立運作的管理單元,而須與其他管理單元相互整合,納入組織整體經營管理的一環。對於組織環境管理查核之技術工具則包含了「ISO14010系列∼環境稽核(EA)標準」及「ISO14031環境績效評估(EPE)標準」。環境稽核乃指針對組織在其產品、活動及服務上對環保所造成的影響,而進行的一項有系統的全面分析。其為應顧客/廠商之要求而執行,為在某一特定時段內的評估作業,檢討的對象僅為環境管理系統,且同時適用於內、外部稽核員。環境績效評估是對組織環境績效進行量測及評估的一種有系統的程序,其係為一種持續性(包括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資訊收集與評估作業,檢討的對象是組織的管理系統、作業系統及周圍環境狀況。環境績效評估標準之制度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即在環境績效評估的使用上,主要乃提供給合乎ISO14001驗證的廠商進行自我評估,並不作為第三者驗證之用。

對於產品執行成效之查驗方面,目前的作業系統包含了「ISO14020系列∼環境標誌與宣告(L&D)」及「Guide 64-產品標準之環境考量面(EAPS)」,而其可運用的技術工具為「ISO14040系列∼生命週期評估(LCA)」。環境標誌與宣告(在我國稱為環保標章)是國際間為配合綠色消費導向所設計的環境管理工具,以便讓消費者有機會清楚地選擇有利於環境的產品,同時也間接促使製造及販賣廠商因市場消費需求,自動朝向開發有利於環境的產品。我國自年6月已開放47項產品接受申請,總計共有145家廠商544件產品獲准使用環保標章。產品標準之環境考量面係在協助標準制定者在制定產品標準時對於環境層面影響應如何納入考量,亦即所謂的「標準的標準」。生命週期評估係為一通用之生命週期分析標準,使從原料的開採、處理到產品的製造及運輸銷售以至於使用及廢棄整個過程中物料的使用、能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的生成狀況之了解作一完整分析。例如以紙杯與塑膠杯比較,如以單純之廢棄物棄置來說,紙杯似乎較環保;但以生命週期評估來看,紙杯對環境的衝擊為塑膠杯之2∼3倍。依據ISO14040內容所示,生命週期評估是一項用以評估一項產品之環境考量面與潛在衝擊的技術。

此外,「ISO14050-用詞及定義(T&D)」為環境管理相關之名詞及定義制訂一套詞彙與定義的標準。

環境保護有所成效應貴在起而行,落實在人類所有活動當中。作為現代之企業,對企業永續發展之認識與實踐,已不是一種趨勢,而是勢在必行。杜邦公司總裁Edgar S Woolard,Jr.曾提出:下個世紀的前25年,對於造就一個更綠化的世界,其貢獻主要來自產業界,21世紀的綠色經濟與生活方式,只有產業界能夠予以實現,產業界將具有實現下個世紀環境績效的願景。現在並非每個公司都已做到,但大部份的公司皆在嘗試。那些尚未開始做的公司,他們的將來也不成問題,因為到時候他們不可能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