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宣言
2020年台灣要成為「希望之島」
1994年4月8~9日,「區域性環境保護策略研討會」在台中市東海大學舉行。
會中發表專題演講、論文及引言二十四篇。參與討論的對象來自產、官、學及
環保團體等各界人士一百多人。會議之最後時段:綜合討論獲得如下之結論與建議:
環境保護已成為跨國界的時代脈動,這是一種複雜性和困難度都很高的工作。除非
匯集全國的力量,充分溝通協調。各盡其力,且持續的長久奮鬥,否則難盡其功。
為此,我們建議:
-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以此次研討會為起點,結合產、官、學界之資源,從
事較長期的、宏觀的環境保護策略之研究。研究計劃暫訂名為「2020希望之島」。
- 大中部都會地區之空氣品質,目前遠較北部和南部為佳,但因火力發電廠之機
組還在增加,汽、機車車量數也快速成長,因此急需進行區域性大氣污染涵容能力之
研究評估,並以總量管制之作法防患污染於未然。
- 大中部包括大安、大甲、大肚及濁水之各大水系,此豐沛之水資源應加以珍惜。
水質及水量之保護和保育應以流域為單元,整合中央、省及地方政府以及民間力量從中
、上、下游整體規劃與管理。最受關注的大甲溪應聯合產、官、學、民成立整治計劃行
動小組,定期檢討工作進度,以求逐步呈現工作成效。
- 大中部的廢棄物現已成為急迫之社會問題及政治問題,區域性之整合和合作更形
重要。在忙於積極的清運處理措施之外,更應落實分類減量的根本大計。
- 大中部的人口和產業在西部走廊飽和後,已正向山坡地和海洋發展,水土保持
和海岸濕地及水鳥的保護,面臨空前的挑戰。大肚溪口人、鳥共存的最後機會應及時把
握,禍及子孫的關鍵性決策應力求避免。
- 大中部之開發較北部及南部落後,但因地理位置、氣候、自然資源等因素,它
是台灣最具發潛力的地方。吾人應把握此絕佳的時空條件,以生態之理論,妥善進行國
土規劃、區域計劃和都市設計,並配合實質的建設使大中部成為小瑞士:東半求生活品
質最佳的人間天堂。
- 大中部都會區核心地帶的大台中,應當以當代人類文明重心的格局進規劃和建
設,有朝一日,大台中應成為當代的羅馬(永恆之城),成為真正的文化之城可以和西
半球的巴黎遙遙相對,相提並論。
